| 当前位置: | 雷火APP官网体育电竞直播 |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 
【党建+】“红色引擎”赋能,赣江尾闾项目提速增效 | |||||
  | |||||
近日,南昌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与新建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调研组的脚步停在了赣江尾闾主支枢纽的施工现场。当赣江尾闾总包部党群综合部负责人高晨婷指向初具规模的枢纽主体,说出“这是党员攻坚组连续四年奋战啃下的硬骨头”时,现场响起的掌声里,藏着这座水利工程与党建深度融合的故事——从图纸上的“四纵三横”水系构架,到如今即将投用的现代化枢纽,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技术难的挑战,项目总包部以“工程建设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的信念,让党建成为赋能建设的“红色引擎”。 党员带头啃下“硬骨头”,技术成本双突破 “电缆盘重近千斤,敷设路径要绕开3处施工障碍,靠外包队至少得3天,咱们党员上!”6月28日清晨,第三党支部书记赵英恒在“党员先锋齐上阵 聚力拖缆助降本”活动现场动员,26名党员撸起袖子分成搬运、放线、固定三组。烈日把地面烤得发烫,党员吴贵军的手套磨破了,手指被电缆边缘划出道血痕,他随便裹了块胶布继续往前拽;年轻党员秦亮负责在前面引路,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滴,却始终盯着路径标记没挪开视线。当天傍晚,当最后一段电缆对接完成,大家才发现,不仅比计划提前1天完工,还直接节省人工成本0.6万元。更意外的是,这次劳动让党员们发现了电缆余料浪费的问题,随后牵头建立的回收机制,又为项目省下了一笔材料开支。 三个月后的9月14日,还是这支党支部,又带着党员们拿起镰刀、铁锹,钻进泄水闸管理用房周边的杂草丛。“这里的草快有半人高了,不仅挡视线,下雨天还容易积水打滑。”老党员邓建一边割草一边念叨。大家分工协作,有人清理杂草,有人搬运建筑垃圾,半天时间就把原本杂乱的区域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走这儿心里都亮堂,党员们真是把实事做到了工地上!”路过的工人师傅忍不住点赞,而这次活动,也让支部的凝聚力悄悄涨了不少——之后再组织义务劳动,不少工人都主动跟着党员们一起干。 今年7月的高温天,主支枢纽混凝土浇筑正赶上关键期,施工现场地表温度超过40℃,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来说,简直是“烤”验。“第三段浇筑到一半,测温仪显示内部温度快到60℃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已超过设计容许值!”土建工区的技术员小戴慌慌张张跑到赵英恒面前。按常规方法,得停工降温至少8天,但后面的主体结构衔接根本等不起。赵英恒立刻在浇筑现场的遮阳棚下开了个临时党员大会:“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谁跟我一起成立攻坚组?”话音刚落,5名党员技术骨干和现场管理骨干齐刷刷举起手,“混凝土浇筑党员攻坚组”就地成立。接下来的一周,这5个人干脆搬进了施工现场的临时板房,白天顶着烈日在浇筑平台上监测温度,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根据情况调整布料机角度;晚上围坐在图纸前,对着水化热数据一遍遍地算配合比。组长赵英恒的眼睛熬得通红,却总在组员们累得撑不住时说:“再坚持坚持,咱们多算一次,混凝土质量就多一分保障。”如今,像这样的攻坚组,项目上已有5个,从解决异形模板支护难题,到优化绿色浇筑养护工艺,累计破解23项技术难题,推动11个关键节点提前完成,成了工地上人人佩服的“排头兵”。 多方协作解“症结”,资金周转寻突破 “这份计量资料又被退回了,监理指出钢筋工程量含筋率计算存在问题。”今年9月,负责对上计量的黄劼飏手持修改意见单满面愁容。这已是第三季度计量申报的第3次修改,前两次因各单位对工程量计量标准理解存在分歧、现场实际工程量争议不断,仅沟通就耗时半个多月,如今又在钢筋量问题上停滞不前。计量工作的拖延,直接关系到工程款计量进程。 面对这一制约项目发展的“症结”,由经营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组成的第一党支部迅速行动。党支部书记吴聪聪、副书记朱云峰创新提出“党建联动”解决方案,牵头成立由党员施工图预算工作骨干构成的“施工图预算专项工作组”,并建立“日调度会”制度——每周工作日22:00,经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南支项目部及工区的党员骨干与业务骨干准时齐聚二会议室,集中研讨当日遇到的施工图预算难题,全力突击量价分析,以党建引领推动总包部技术与经营业务深度融合。 党员肖艳珞在其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国庆假期,她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投入预算突击工作;针对预算中新增材料设备询价的争议,她坚持跟进沟通长达半年,用耐心和毅力推动问题解决,目前各项工作均稳步推进。 “党建+施工图预算工作日调度会”的创新模式,让计量审核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以前一份计量资料审核需要15天,现在仅需7天就能完成。”吴聪聪介绍道。工程款计量工作的速度提升,为施工一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化解了部分施工图相关的预算争议,曾经阻碍工程进度的“拦路虎”,如今已转变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以初心暖人心,以技能育匠人 在“红色驿站”的赋能实践中,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将模范作用融入工人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既当“暖心人”,又做“引路人”。 从“手把手教”到“人人成匠”。党员带头组建“技能帮扶小组”,针对钢筋绑扎、焊接工艺、设备操作等关键工序,开展“一对一”“师带徒”教学。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将多年积累的实操经验倾囊相授,把复杂技术拆解成“易懂步骤”,帮助农民工突破技术瓶颈。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农民工从“新手”成长为“技术达人”,不仅提升了个人收入,更成为项目建设的骨干力量,让“工匠精神”在工地落地生根。 从“班前提醒”到“全程护航”。党员主动承担起工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每日班前会上,党员带头宣讲安全规范,结合当日施工任务分析风险点,用真实案例敲响安全警钟,确保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夏季高温时,党员提前筹备,将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和饮用水送到工人手中,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建立工人健康档案,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及时提醒就医,用细致关怀筑牢工人的“健康防线”。 从“主动对接”到“件件落实”。面对工人最关心的工资发放问题,工区党员主动对接各业务相关部门,建立“工资发放监督岗”,跟踪工资核算、审批、发放全流程,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到账,让工人“劳有所得、心有所安”。同时,党员牵头组织项目负责人与班组长一对一座谈,耐心倾听工人关于工作安排、生活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诉求,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架起项目部与工人之间的“连心桥”。 “从党员攻坚组破解技术难题,到党建联建打通核算瓶颈,再到红色驿站赋能工人,赣江尾闾的党建工作,是真真切切为工程建设添了力。”联合调研组在调研总结时的评价,正是对这座水利工程“红色引擎”最生动的注解。如今,站在主支枢纽的观礼平台上,看着“四纵三横”的水系构架逐渐清晰,高晨婷的眼里满是憧憬:“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把党建做深做实,让党旗始终在施工一线飘扬,为南昌的水安全和水生态,建出一座高质量的水利枢纽!”阳光下,奔腾的江水、忙碌的施工身影与高高飘扬的党旗,正交织成一幅充满力量的建设画卷。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