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质耀西非:绿色赋能 “一带一路”

日期:2025-10-10 作者:胡小标 摄影:蔡家龙 字号:[ ]

金秋九月工程局 “质量月” 期间,加纳帕鲁谷光伏项目团队锚定 “打造水电八局与加纳合作绿色能源典范” 目标,将 “质量至上” 贯穿全程:从 100MW 额定容量科学规划,到本期 15MW 交流侧工程(分 3 个方阵)精准推进,皆以卓越质量为标尺。如今,空旷土地上标准化光伏阵列雏形渐显,既成水电八局深耕国际新能源市场的 “质量标杆”,更以扎实建设成效,为 “一带一路” 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源头严控:以 “零缺陷”标准筑牢材料设备根基

工程质量的生命线,始于每一份材料、每一台设备的严苛筛选。项目部始终秉持 “质量第一” 原则,从源头锁定高标准供应商,将 “零缺陷” 要求贯穿材料设备全流程管理。

作为项目核心部件,N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的选型采购堪称“优中选优”——其采用国际领先技术,不仅光电转换效率更高,更具备双面发电能力,能完美适配加纳热带气候,最大化提升年发电量;而支撑光伏阵列的固定式支架,全部选用热镀锌钢材,防腐性能优异,设计寿命超 25 年,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为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场,项目部创新实施 “双检 + 专业验收”制度:先由供应商完成自检,再经现场团队复检,最后由专业工程师对照设计规范逐项核验。无论是表面镀层厚度不足的支架,还是存在焊接缺陷的配件,一旦检出均直接退回,以 “零容忍”态度守住质量第一道防线,为项目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过程精管:以 “五不装”原则守住施工质量主战场

施工环节是质量管控的“主战场”,项目部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将质量要求嵌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与设计标准高度契合。

在基础施工阶段,团队先行开展详细地质勘探与承载力测试,针对现场不同地质特性创新设计 “螺旋桩+ 灌注桩” 双模式支架基础方案 —— 既从根本上保障了光伏阵列的结构稳定性,又充分适配现场实际条件,有效节约项目施工成本;进入光伏组件铺设与电气安装核心阶段,项目部围绕 3 个方阵建设需求,量身定制“五不装” 刚性铁律:不合格材料不装、未清洁表面不装、未校准位置不装、未固定紧固不装、未记录数据不装,以清晰明确的准则确保每一块组件安装、每一处接线操作都精准到位,从细节处为项目质量筑牢坚实屏障。

监督闭环:以 “四级检验”机制守住质量最后防线

质量管控的闭环,离不开严密的监督与验收体系。项目部构建 “自检 + 互检+ 专检 + 终检” 四级质量管理机制,形成从施工班组到业主方的全流程质量把控,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高质量运行。在每周定期召开的质量会议上,团队既同步生产进度,更聚焦质量问题复盘,通过与业主现场工程师的高效协作,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疑点,推动验收流程高效落地。这种 “多方联动、全程盯控”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当下建设的质量闭环,更为未来项目扩展至 100MW 额定容量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公司深耕加纳新能源市场筑牢了竞争力。

全员赋能:以 “质量月”活动激活管理新动能

恰逢“质量月” 关键节点,项目部以多样化活动推动质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组织全员线下参与 “质量管理知识竞赛”,以考促学强化质量意识;搭建经验共享平台,鼓励技术骨干、一线班组结合现场施工场景,分享质量管控技巧与疑难解决方案,在思想碰撞中优化本土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项目施工全过程实现 “零质量事故”,不仅印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更以 “分毫必较” 的匠心,彰显了公司作为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绿动未来:以标杆项目照亮 “一带一路”能源转型路

未来,当项目完成全面投产的关键一跃,其释放的能量将远超电流本身 —— 它所输送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稳定绿色电力,更如同一支穿透能源转型迷雾的 “火炬”,为加纳破解发展难题注入多重动能:既将直接缓解当地长期面临的能源短缺压力,为工业生产、民生用电提供可靠保障;更能以清洁电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为加纳实现碳减排目标、迈向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项目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带动的本地就业、培育的技术人才、转移的先进经验,更将成为加纳自主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 “种子”,为其可持续发展筑牢内生根基。从西非大地的高质量实践,到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绿色共鸣,该项目正以 “质量为基、绿色为魂” 的鲜明特质,成为中加务实合作的典范标杆,不仅为非洲国家探索 “能源转型 + 经济发展”协同路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更将以点带面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 “东方智慧”,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壮阔征程中,写下属于中国企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