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的“锅“

日期:2025-10-22 来源:霍尔古吐项目 作者:鄂李玲 字号:[ ]

秋老虎盘踞在办公楼时,项目部的打印机总爱卡纸。玲姐对着卡在硒鼓里的定标申请单叹气,指尖划过“挖掘机租赁”几个字,忽然想起上周传附件时的慌乱。窗外的树叶被晒得打卷,她捏着那张皱巴巴的纸,脚步不由自主办公室挪——又要让李清桂主任替她收拾烂摊子了。

推开办公室门,李主任正对着电脑屏幕揉眉心。他的办公桌上“党员先锋模范岗”的水晶牌晶亮地印照着他眼下淡淡的青黑。“玲姐,挖掘机定标申请的附件传成了自卸车的附件。”没等玲姐开口,李主任先抬了头,目光落在她攥得发白的指节上,“上级那边我去解释,你把正确的附件重新发我,下午下班前更正完流程。”

玲姐喉间发紧,想说的“对不起”堵在舌尖。四十有六的人了,儿子今年毕业已参加工作三个月,自己却在传附件这种小事上栽跟头。上周挖掘机续租的申请通过审核,想到需要用续签的合同作结算,她慌里慌张点开自己常用的那个盘,把自卸车的续租合同当成挖掘机的定标附件传了上去。直到待办事项里多了一条被驳回的事项,她才发现自己犯了最低级的错误。

“我怎么可以这么马虎,都是这段时间做审计资料弄的。”玲姐的声音透着懊恼,在心里为自己狡辩。“您审核那么多文件,本来就够忙的……”

“流程上我确实没细看。” 李主任打断她,“这段时间因为审计查资料的事情,大家都有些忙了,再抽时间做个培训吧,把这段时间的工作都梳理一下,做个工作清单、错误总结。”顿了顿,李主任又说:“下次传完附件,自己先打开预览一遍,花不了半分钟。”

怎么花不了半分钟,玲姐心里吐槽,霍尔古吐项目部地处新疆,数字信号就移动与电信两家,哪家单位的信号都算不上好。有一次做一份合同评审,上传附件,传完后,玲姐想检查一下附件内容有没有错误,点开其中一份附件,彩色的鼠标光标转着七彩的圈圈,显示附件正在加载中。“这个圈圈转得真好看。”一分钟后,玲姐吐槽。“你就转吧,我去上个洗手间,回来你一定转好了。”玲姐是个急性子,为了避免自己怒砸显示器的冲动,出门转了一圈。回来后,七彩的圈圈倒是不见了,但也不是附件,而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占据整个显示器屏幕,这表示无数字信号了。玲姐挥起了拳头,在显示器面前挥了挥,还是不甘的放下了。

“晚上七点半,部门小会,咱们把这段时间的错误都梳理一遍,水电公司的领导都批评说,这段时间审核的差异化流程就属我们霍尔古吐的最多。我背锅是小,老犯这种低级错误让上级领导批评,所有人都没脸。又得敲敲警钟了。”李主任在群里发消息。

看到消息,玲姐是最心虚的,偷偷扭头去看自己右后方背对着自己坐在办公桌前办公的李主任,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去年冬天,那时李主任父亲刚过世,他赶回老家办丧事,部门的审批流程堆了一沓。彬强做的合同评审急着上报,本该转成PDF的附件却传了Word版本,上级检查时抓了典型。水电公司的领导打来电话,很严厉批评李主任。玲姐听着李主任的声音像是强忍着哽咽。忽然想到,李主任也不比自己的儿子大几岁,就要担这么重的责任,背这么黑的锅,却在电话里只字未提自己的处境,只说审核环节是他的责任,以后会带着彬强把所有合同附件重新规范了格式。

而彬强对着电脑屏幕,心虚地挠头。小伙子比玲姐儿子大四岁,刚入职没两年,做事总带着股毛躁劲儿。

那天下班时,玲姐走得晚。看见李主任还在写培训课件,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列着易错点。这个年轻人,总像棵挺拔的白杨树,默默替他们这些老员工和新同事扛下风雨。

培训会上,李主任把那几张出错的单据投影到白板上,却没点任何人的名。“咱们部门掌管着公司的设备物资命脉,每一张单据、每一个数字都不能马虎。”

“定标申请流程传错附件,是因为没按清单核对;一张出库单被驳回,拖了108天不处理,导致财务周转材料库存与物资部周转材库存不一致是责任心没跟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人,“但归根结底,是我这个主任没把流程抓细,没把责任压实。以后每周,咱们都抽半小时开个复盘会,谁的问题谁认领,我的问题我负责。”

彬强在台下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了三个圈圈,圈圈里写了三个不清不楚的字,玲姐猜想,是“我错了”?还是“我错了”。 玲姐看着他泛红的耳根,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也是这样毛手毛脚,多亏了老主任一次次包容提点。如今轮到李主任,这个年纪轻轻却沉稳的领导,用他的担当护住了下属的成长。

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天,设备物资部的台账终于和财务账对上了。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进来,落在李主任年轻的脸上。玲姐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交接,而是这份藏在严厉背后的包容,这份扛在肩上的担当。那些从天而降的 “锅”,李主任接得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替下属担责,都是在帮他们筑牢成长的基石。

李主任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党员先锋模范岗”的水晶牌,旁边放着一个黑色笔记本,那里面记满了工作计划与安排,也记着那些曾“从天而降”的锅,和锅背后渐渐成熟的团队。

夕阳透过玻璃窗,给办公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玲姐看着忙碌的年轻人,忽然想起儿子发来的微信:“妈,我们领导总说,优秀的团队不是没人犯错,而是有人愿意扛责,帮大家少走弯路。”她抬头望向李主任的背影,嘴角泛起微笑 —— 原来无论在哪辈人里,真正的担当,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那些默默扛起的责任,和始终向前的初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