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雷火APP官网体育电竞直播 | > 资讯中心 > 一线动态 > 机电公司 > 公司要闻 |
驭风逐光,在路上:一名八局市场人的2025年行记——聚焦奔波与对接的市场开拓实录 | |||||
| |||||
点开电脑里的2025年项目行程表,密集的航班号与高铁班次构成了2025年的主旋律。截至三季度,机电公司成功收获了马峪口风电、化州牧光互补光伏两个宝贵新能源项目,它们是这片广阔战场上我们率先插上的旗帜。然而,在这两面旗帜之下,是机电公司市场营销团队成员近300天在外奔波的身影,是电脑里那份列着的数十个、分布全国十余个省份的“重点项目跟踪清单”。这篇记录,我想剥离已取得的成果,将镜头对准那占比超过八成时间的“过程”——那些在旅途、在会议室、在陌生城市与乡野的日常,讲述一个市场人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移动的办公室:旅途即为战场 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位,更多情况下是机场的候机椅、高铁的小桌板,以及酒店房间里那张堆满文件的写字台,而办公室那流动的工位,是同事们每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充电站。 从晨光熹微的出发到星月交辉的返程,行李箱里的电脑、资料永远比衣物更重。飞机舷窗外的云海与高铁玻璃上的雨痕交替成背景,候机厅的咖啡香混着高铁盒饭的油腥,在键盘敲击声中织就独特的职场交响。有时为赶一场跨省对接,凌晨四点在高速公里上奔波,会议桌上放着的是未拆封的早餐面包;有时为将山区项目的成本分析做的更加准确,要克服三、四个小时的颠簸对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些流动的工位上,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指示灯与手机备忘录的荧光,共同勾勒出市场人特有的工作图谱——当传统办公室的四面墙坍缩为行李箱的20寸空间,真正的战场反而在万里航程与千里车辙中徐徐展开。 “沈工,下周一业主的见面会能按时参加么?”时常在周末休息日接到诸如此类的行程邀约。“没问题的陈总,那我周日晚上飞云南,周一上午参加华能公司的项目交流会,周二我们开车去富民县考察现场。另外贵州的项目进展如何了,方便的话周三我们再飞贵阳……”随后的对话往往能引出一串复杂的地名与交通规划。 在外奔波出差的日子里,每一天醒来,都需要快速反应“我在哪里”“今天要见谁”“核心议题是什么”。这种高强度的节奏,是对体力、精力和专业储备的极致考验。在辗转的交通工具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审阅资料、准备PPT,或是通过电话、微信与新能源事业部技术团队、项目地同事进行实时沟通。旅途,就是我们的移动办公室,每一分钟都在为下一个“可能”做准备。 对接的艺术:交流播种信任 出差的核心任务,就是“对接”。这并非简单的见面聊天,而是一场场目标明确、需要高度专业与情商的“价值传递”。 与业主方的对接:从“需求侧”到“伙伴侧”。每一次与业主的会面,都是一次关键的“临门一脚”。我们准备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商务方案。在对接某一个大型风电项目时,我们提前了解到业主方核心关切不仅是建设成本,更关心的是水电八局为这个项目能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此,在正式汇报前,我们积极协调事业部某项目的技术总工,在与后方技术人员相互配合,连夜奋斗下,针对业主需求准备了一份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汇报当天,不仅完美展示了八局在风电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各项优势,还针对项目现场条件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项实施方案。这场汇报,从单纯的“工程推销”升级为了“价值共创”,看到业主方代表频频点头并在会后与我们深入探讨合作细节时,我知道,我们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与设计院的对接:用技术碰撞建立共识。设计院是项目的“蓝图绘制者”,与他们的高效对接至关重要。我曾为了一个复杂山地项目,专程赶往某知名设计院,与他们的主设工程师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讨论。 那两天,我们翻越崇山峻岭,就实地条件与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一一对比,以水电八局过往在复杂地形施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道路选线、风机基础设计等提出了数条优化建议。这个过程不是博弈,而是基于专业技术的深度交融。当我们的建议被设计院采纳并体现在最终对业主的项目建议书里,这不仅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的提升,也为我们后续投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优势。这种在技术源头上建立的共识与互信,是任何商务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与地方政府的对接:用诚意解读政策需求。新能源项目落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对接政府部门,需要的是耐心、尊重和对地方发展需求的深刻理解。在跟进一个光伏复合项目时,我们反复与当地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沟通。 我们不仅要清晰地介绍项目情况,更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要求与顾虑:土地性质是否合规?能否与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能给地方带来多少税收和就业?为充分支持地方政府工作,我们一次次地修改方案,准备各种支撑性文件,用最大的诚意满足他们的需求、排除他们的顾虑,进而展示出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曲折,但每一次坦诚的沟通,都是消除障碍、推动项目前进的必要步骤。 希望的田野:坚守等待丰收 我电脑里那个“重点项目跟踪表”,是工作的重心,也是希望的种子。这些项目,大多仍处于前期阶段,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需要持续浇灌,静待破土。 有的项目,我们从项目规划阶段就开始介入,持续跟进大半年,参加了无数次会议,修改了十几版商务方案,虽然尚未到招标节点,但通过与各方的持续互动,我们已然在业主意向的合作伙伴位置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有的项目,我们长期配合业主进行前期手续办理、资源摸排、关系协调等繁琐工作。这些投入虽短期内看不到经济回报,却是为构建最深度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深埋根系。 深夜,在异乡的酒店里,独自梳理一天的工作,回复数十封邮件,更新项目跟踪状态表。从“初步接触”到“技术交流”再到“方案深化”,看着这些状态的缓慢变迁,偶尔也会感到疲惫与焦虑。但当我们收到业主方一句“有你在,我们很放心”的反馈时、当又一个项目的关键瓶颈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以突破时,满怀的成就感与希望感,便足以驱散所有的疲惫。我们市场人的价值,不单单是果实收获的那一刻,更是日复一日、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的时时刻刻。 长期出差,意味着对家庭的亏欠、对稳定生活的牺牲,但当我看到某两个项目从跟踪清单里顺利“毕业”中标,当我想到我们跟踪的数十个项目可能为公司带来的未来,便觉得,所有的奔波与坚守都值得。 市场人的价值,被定义在每一次精准高效的客户交流里,定义在每一版精心打磨的商务方案中,定义在每一场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谈判桌上,更定义在这永不停歇的、为公司开疆拓土的万里征途上。 驭风逐光,步履不停。前路漫漫,下一个目的地的灯火已然在望,而我、我们、每一个市场人,也已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