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雷火APP官网体育电竞直播 | > 资讯中心 > 一线动态 > 机电公司 > 公司要闻 |
“双引双建” 掌舵定向,“四把钥匙” 破局启门——记装备事业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 | |||||
| |||||
新时代的工程建设对金属结构产品提出了更高标准,制造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更严要求。如何以“党建红”为引领,破解生产难点、打破发展瓶颈,加快生产提质增效的脚步?装备事业部以“双引双建”强党建、“四把钥匙”破难题,走出了一条“资源聚合、效能跃升、品质升级”的发展新路,推动工程建设朝着更高质量、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团队协作之钥:以凝聚合力攻克“协同壁垒” 团队协作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装备事业部以凝聚合力打破“协同壁垒”,不仅充分激活了各厂区的优势资源,更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工程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深耕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制造与安装领域的三大制造基地——岳阳分公司、西昌公司、贵定分公司分别位于不同地域,尽管各厂区在专业领域均沉淀了扎实的技术与生产经验,但依然面临着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的发展瓶颈,地域壁垒导致技术经验难以高效流通,生产设备存在重复投入与闲置并存的情况,各项目响应时也需跨区域协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打破这一困境,机电公司果断启动战略整合,将三大厂区的核心业务、技术团队、生产资源全面整合至装备事业部,统一管控。 整合之初,团队融合难、跨厂区协作磨合慢成为首要挑战。装备事业部以“双引双建”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整合进程深度融合,为重组注入“红色动力”。事业部党总支第一时间召开“整合攻坚专题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三大厂区调研,梳理出“资源调度、技术共享、团队融合”四大核心任务,明确“统一管理、分步推进、协同共赢”的整合思路。通过“党员带头讲政策”“支部结对促交流”等活动,向员工解读整合的战略意义,打消顾虑、凝聚共识,让“整合不是终点,而是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次整合并非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而是从业务流程到资源配置的全方位重构。整合后的装备事业部,真正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针对生产,事业部搭建“资源调度中台”,实时更新各厂区设备、人员、物料情况,实现“哪里有需求,资源就往哪里去”。来自岳阳分公司的生产主管黄毅兴奋地说:“以前跨厂区借调设备,光审批流程就要好几天,如今在事业部的统筹下,当天申请,最快5天内就能调度到位,效率太高了!” 当了解到西昌公司面临生产进度紧,经营压力增大的困境时。装备事业部组迅速行动,组建专项帮扶工作组进驻西昌公司开展全面帮扶。工作组以岳阳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朝辉同志为组长,成员涵盖生产、技术、经营等关键领域骨干力量,精准对接西昌公司需求,从生产流程优化到技术难题攻克、从成本管控到团队能力提升,全方位助力其破解发展瓶颈。而员工们也在整合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动力,西昌公司的技术员王亚亚说:“现在能接触到其他厂区的技术和项目,个人成长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质量管控之钥:以精细标准破解“品质难题”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精细的质量管控是保障工程品质的核心。在工程建设中,装备事业部以质量管控之钥,破解“品质难题”,为优质工程筑牢根基。 前置防控,夯实质量基础。在施工准备阶段,装备事业部将质量防控关口前移,从源头消除潜在隐患。三大制造基地提前开展图纸会审,针对金属结构设备构件加工精度、风电设备塔架焊接工艺、水工设备防腐材料选型等关键问题,组织技术、质量、生产多部门协同研讨,逐页逐项核对设计细节,及时解决设计疑问,避免因图纸偏差导致后续施工质量问题。 同时,分层分类开展技术交底与质量培训,从管理人员到一线班组,从检测人员到驻厂监理,通过案例讲解、现场演示等方式,确保每个人都清晰掌握质量要求与管控要点。尤其在焊接这一关键工序上,为进一步强化质量把控,事业部对已持有特种设备焊接作业证件的焊工 “加码考核”。考试内容紧密贴合平陆运河项目涉及的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等工艺,以及金属结构高强钢焊缝、水工闸门受力焊缝等关键部位焊接要求,从母材选用、工艺参数设置到焊缝成型质量,均按项目实际标准严格考核,唯有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这一 “持证加码 + 提前考核” 的双重准入机制,彻底杜绝了“证件与能力不符” 的情况,确保每一位上岗焊工都能精准匹配项目焊接质量要求。 全程把控,阻断质量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事业部强化过程检查与隐患排查,让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金属结构设备构件切割后,先由班组自检尺寸精度,检查切割面是否存在毛刺、缺棱等缺陷;再由车间质检员进行全面复检,合格后方可进入焊接工序。焊接完成后,除常规外观检查外,必须按比例开展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波、射线检测等方式排查焊缝内部隐患,检测不合格的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制定整改方案,返修后重新检测,直至合格,坚决不让质量问题流入下一工序。 闭环管理,巩固质量成果。在成品验收与后期运维阶段,事业部严格执行“自检 - 厂检 - 监理验收” 三级验收制度。金属结构设备成品完成尺寸外观全检、无损检测复核,确保所有指标达标后方可出厂;水工设备联动试运行合格后,还会定期开展质量回访,跟踪设备运行状况,收集运维过程中的质量反馈,形成“发现问题 - 整改优化 - 持续改进” 的闭环管理。 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进”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模式,有效规避了质量隐患,确保项目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为打造优质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事业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质量先锋岗”,让党员带头冲锋在质量管控一线。从金属结构设备原材料进场检验时的严格把关,到风电核心部件加工时对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的精准控制,再到水工设备水压试验时的全程旁站监督,党员始终以身作则,引导施工人员、技术人员、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国家标准及项目专项要求操作。他们将“质量基准线”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带动全员形成“人人讲质量、事事为质量、时时想质量、处处要质量”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安全保障之钥:以严密防线化解“风险挑战”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前提,严密的安全保障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装备事业部以安全保障之钥,构建严密防线,有效化解工程建设中的 “风险挑战”。 党建织密安全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是构建安全防线的核心支撑。事业部通过两大举措织密 “安全网”: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分公司各项目安全形势,精准研判施工安全风险,针对性制定可落地的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压实党员责任,大力开展“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安全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将安全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名党员身上,让党员成为安全管理的“排头兵”,主动扛起安全管控职责。 在此基础上,党支部进一步聚焦风险前置防控,针对高空作业、焊接作业、大型设备吊装等关键风险点,制定详细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党员带头开展应急演练。从模拟火灾事故的疏散救援,到高空作业摔落的紧急处置,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带领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应急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成功实现安全风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让安全防控更具前瞻性与实效性。 党建促班组安全:筑牢基层安全“最后防线”。装备事业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穿透式安全监管要求,将安全责任下沉至班组一线,以实战化活动强化班组能力,开展“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打造平安示范班组”等活动,围绕班前安全交底、班中风险管控、班后总结复盘等核心环节,通过模拟实操、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班组整体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 依托“党建引领 + 班组执行”的模式,安全责任从管理层高效传递至基层末梢。这不仅在班组间形成“比学赶超”的安全管理氛围,更推动班组安全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让基层班组成为安全防线的“坚固基石”,确保安全保障无死角、无漏洞。 装备事业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员示范为抓手、班组落实为基础”,构建起“预防 - 监督 - 执行”三位一体的严密安全防线。这把 “安全保障之钥”,既成功破解工程建设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为项目安全推进提供系统性支撑,更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转变,为事业部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安全根基。 技术创新之钥:以突破思维打破“发展瓶颈” 技术创新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装备事业部以突破思维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有效打破工程建设的“发展瓶颈”,更通过机制优化与技术攻坚双向发力,为优质工程持续注入新活力。 在具体技术攻关中,党员主动领衔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硬骨头”开展科研攻关,为项目推进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其中,岳阳分公司聚焦行业痛点,一方面推进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引进地轨式悬臂、便携式、移动式三种焊接机器人,为水工金属结构焊接装上“智慧大脑”—— 地轨式悬臂机器人借助3D 视觉识别与 BIM 建模技术,可实现构件自动建模与智能路径规划,对拼装误差 “容错度”更高;便携式机器人灵活适配狭小空间作业;移动式机器人能自主抵达焊接位置,大幅降低人工搬运成本。实践数据显示,单台机器人焊接效率是人工的1.4-1.5 倍,1 名操作员可同时管控2-4 台设备,减少50% 以上焊工需求,还能增强焊缝质量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并以绿色环保模式减少污染。 另一方面,针对压力钢管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岳阳分公司创新研发“大直径钢管加强环焊接工装”:通过卧式平台固定钢管,配合千斤顶调节倾斜角度、滚轮架驱动旋转,实现焊接全程自动化。这套工装不仅减少了大件吊装和翻身操作,还在高空作业时设置固定平台以增强可靠性,同时降低焊接工艺门槛、增加有效作业时间;在产品质量上,能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缝合格率。 此前,事业部三大厂区虽同属机电公司,却因地域相隔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技术团队缺乏常态化交流,创新成果难以快速共享,既造成重复研发,也拖慢了整体技术落地效率。为此,事业部推动三个厂区建立“创新成果共享机制”,通过定期技术交流会、线上成果共享平台,将焊接机器人应用经验、焊接工装等技术快速传递至各厂区,有效凝聚企业发展合力,为后续技术攻坚奠定协作基础。 “四把金钥匙”与党建红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让每把钥匙都闪耀“红色光芒”,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党建为协作之钥 “聚力”:让合力更强劲、更持久。党建为质量之钥“定向”,让标准更贴合发展需求。党建为安全之钥“加码”,让防线更严密、更可靠。党建为创新之钥“提速”:让突破更精准、更高效。 未来,装备事业部将继续深化党建与“四把金钥匙”的融合,不断优化质量管控体系、升级安全保障措施、推动技术创新迭代、完善团队协作机制,让“红色引擎”持续发力,让“四把金钥匙”更加锋利,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筑就更多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优质工程,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