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雷火APP官网体育电竞直播 | > 资讯中心 > 一线动态 > 基础设施公司 > 公司要闻 |
一体化智能造槽与全装配式结构,渡槽工程高效绿色建造技术取得双突破 | |||||
| |||||
近日,海南供水项目与韶山灌区项目凭借在《渡槽工程高效施工装备研制与装配式建造技术》方面的突出创新成果,荣获2025年度中国电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奖项标志着工程局在渡槽工程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建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全国大型灌区改造与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例。 海南供水项目:一体化造槽机推动“人工搭架”迈向“智能造槽” 海南供水项目团队围绕传统渡槽施工中工期长、能耗高、安全风险大等痛点,自主研发“一体化造槽机”,实现从“传统人工”向“智能装配”的根本转变。该装备集行走、支撑、模板、养护功能于一体,形成可纵向移动的“槽身制造工厂”,具备自行走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模块化功能分区,实现多工序流水化并行作业。 该技术摒弃了满堂脚手架和大量基础处理工序,施工效率提升47%以上,临时用地减少近半,节约成本约500万元,并在28个月内完成全长5公里、333跨槽身的毫米级精度施工,创造了同类工程速度新纪录。 韶山灌区项目:全装配式结构体系攻克老旧渡槽改造难题 面对全国28%渡槽严重老化、传统施工难以满足非灌溉期短工期要求的现实,韶山灌区项目在连拱跨河渡槽重建中,系统攻关形成五大创新突破:全装配式结构体系、极限工期解决方案、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全周期监测保障及绿色低碳工艺革新。 项目首创连拱渡槽全装配式上部结构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快拼节点结构,实现工业化高效建造;通过“五连拱改三连拱”优化与卧式密集预制技术,在仅5000㎡预制场内完成98件异型构件预制;结合BIM技术与特制吊具,实现毫米级精准安装。该技术体系在涓上飞涟渡槽重建中,仅用5个月完成拆除重建,提前15天达成通水目标,减少碳排放30%,节约综合成本超226万元。 协同创新与推广价值:党建引领、班组管理、技术融合共促水利高质量发展 两项目在管理机制上均注重创新协同。海南供水项目推行“党建+技术创新”模式与“自营班组”管理,形成“既协同又竞争”的良性循环,培养出一批“星级班组长”与“优秀红旗班组”。韶山灌区项目则构建全周期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数据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与效率。 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与韶山灌区改造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全国约3000座待新建或改扩建渡槽提供了高效、精准、绿色、节地的技术路径。其模块化设计理念还可延伸至市政桥梁、高速公路等领域,推动跨行业技术融合与智能建造升级。 | |||||
| 【打印】 【关闭】 |